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21的文章

鮭魚臭了嗎?之二:什麼東西不該用錢買

圖片
 天下雜誌的專欄不時會撰寫勸世文:鼓勵年輕人不要追逐高薪。( 白手起家千萬富翁:年輕人要快樂,不該目標千萬年薪 ) 下面留言許多網友嘲諷留言道: 「這大概是全世界人都喜歡的失敗」、「有錢不一定快樂,但沒錢肯定不快樂」、「錢不是問題,問題是沒錢!」 有些東西的確是有錢也買不到的,但近年來,這種東西已經變少了,有更多的服務被拿來販賣, 舉凡代理孕母、移民至美國、醫師個人的手機號碼、工廠排放碳的權利,甚至有些活動提供減重者、戒菸者獎金。 因應疫情出門外食不便,傅龐達、吳柏毅等外送產業也蓬勃發展,沒有加入外送服務的餐飲業者反而經歷危急存亡之秋。 作者:張庭嘉 延續改名鮭魚的討論 ( 鮭魚臭了嗎?之一:改名的功利主義 ),其實除了姓名諧音、部首以外,也不乏店家推出身分證字號數字的促銷方案, 差別在於身分證字號是各人獨一無二的一組號碼,不會跟人家相撞,也不能夠修改, 而名字可以申請修改,如果不能因為各人最大利益去改名、不能因為各人自由去改名,是否有其他理由阻止大家成為「鮭魚」呢? 市場和市場價值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掌控了我們的生活,擴張到非它們所屬的生活領域中。 當一切待價而沽,我們會擔心不公平,少數富裕者掌握大部分的資源,財富分配不均加重這樣不平等造成的痛苦; 把生命中美好的事物標上價格,可能會導致其腐化,以獎金鼓勵學生讀書雖然增加其外在動機,但也會導致他們視此為一門差事,剝奪其樂意閱讀的內在動機。 哪些東西是金錢應該或不應該買的呢? 血液市場 以捐血來說,如果捐血者可以獲得一筆費用,是否就不必擔心有血庫血荒, 本來願意捐血者可以繼續捐,不願意捐血者則會為了金錢的誘因而促使血品來源充足無虞,想來是雙贏的市場交易。 美國的捐血制度是部份來自捐血者,部份來自商業血液銀行, 原本捐血者的利他精神,可能因此遭受破壞。 一旦人們將血液視為可定期買賣的商品,就不太可能會感受到應該捐血的道德責任。 反對血液商品化者認為,血液市場會剝削貧困者,促成血液的重新由貧窮者分配到富有者, 當自己的血液可以拿來定期買賣的世界裡,去家附近捐一袋血還算是一種慷慨的行為嗎? 當你想要對血庫有所貢獻時,你應該捐自己的血500西西比較好,還是還是直接捐新台幣,讓他們向遊民再買一袋血? 邁可.桑德爾(2012):《錢買不到的東西:金錢與正義的攻防》。先覺出版。

十惡不赦的毒藥?毛地黃強心劑(Digoxin)

圖片
中國一位科普作家汪潔,上海理工大學畢業,曾任上海天文博物館首席志願者講解員, 主張人人能夠如科學家般去思考,著作一些科普書籍, 時常於Youtube科學聲音頻道發布影片,講解一些天文、物理、醫學相關的主題。 作者:張庭嘉 一位朋友定期追蹤他的影片,認為其闡述內容質量頂好, 不過近期一部影片卻讓他憂心,原因是影片中提到的毛地黃強心劑 (Digoxin),他的家人正在服用中, 然而該影片中論述到該藥物會造成心臟病人的死亡風險增加,無疑是給毛地黃強心劑扣上一頂「不該」的大帽子, 『毛地黃不僅不是治療心臟衰竭的神藥,反而是加速病人死亡的毒藥!』影片中汪潔如是說道, 甚至影射臨床醫師不該堅信自己的臨床經驗,無視實證醫學確立的研究結果。 不過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汪潔犯了跟愛莉莎莎 (Alisasa)同樣的高級錯誤 ( 就算你身邊很多小石頭:肝膽排石的自然療法? ),雖然他講述實證醫學(註1)的精神是對的,但對於毛地黃的推論則有很大的誤會。 註1:即影片中提及的「循證醫學」 死亡率(存活率)的迷思 死亡率和存活率一直是西藥發展上很重要的指標, 一種藥物一旦可以改善某類族群病人的死亡率、提升其存活率,就能夠登上治療該族群病人的治療指引,被寫進標準的治療流程中, 也就是說,這顆藥物可以延長這類病人壽命,醫師除非特殊理由 (副作用或過敏之類的因素),否則不開此藥說不過去, 於是,這顆藥便會大賣特賣,致力研發藥物的藥廠便會笑得合不攏嘴。 舉例來說,1899年拜耳公司推出的得意之作阿斯匹靈 (Aspirin),後來被證實長期低劑量服用能夠降低心肌梗塞、中風病人復發的機會及死亡率 [1-2], 所以你能預見每一位因為心肌梗塞或中風住院的病人,出院時都會不免俗地吃上一顆阿斯匹靈,甚至伴隨其後半生。 其地位跟其他可有可無的「味素藥」可見一斑。 禮來推出了劃時代的藥物Xigris (Drotrecogin alfa),它是人工重組的protein C,號稱具有抗發炎、抗血栓的效果, 根據2001年的PROWESS試驗,它是第一個在敗血症領域取得降低死亡率成果,並於同年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使用於敗血症病人的殊榮 [3], 言下之意,使用這藥是對病人有益的,醫師必須開!(除非有特殊理由) 然而在約莫十年之後,新的試驗 (PROWESS-SHCOK)卻自己打臉自己,發現並無法改善存活率

「角落生物、鬼滅之刃」壓克力手工LED小夜燈!答題抽獎結果

圖片
首先,要恭喜二位抽獎得主「林于傑」、「Amber Hsiao」,我會再私下聯絡把獎品送達。  作者:張庭嘉 順帶一提,Blogger的後台很有趣,可以提供作者自己檢視讀者比較偏好的文章,對照自己以為讀者會喜歡的文章, 往往是不同的兩面,你喜歡寫的不一定是人家想看的、人家想看的也不是你喜歡寫的。 當然知識文章我喜歡寫,但是很消耗腦力,也要花時間整理, 反而我近期喜歡分享看書的感想。 在此解答活動的謎底,我部落格裡面截至04月09日前,我最受歡迎的文章是 「傻傻分不清楚:VPC還是APC?」 其點閱人數遠遠超前第二、第三名,坐實第一名的寶座。 新冠肺炎的指引當下靠時勢的確引來大量的閱讀,才幾天時間累積就衝至6000+人點閱, 不過續航力則不及每天每天增加的「傻傻分不清楚:VPC還是APC?」, 其中,前二名都有我自製的圖片,也讓其登上google圖片蒐尋的首頁。 部落格文章點閱數 (按由高到低排序) 這個結果,鼓勵我持續撰寫知識及衛教文章,也感謝默默關注我的朋友們。

人生無用不到的經歷之二:快龍 (Dragonite)

圖片
最近喜歡用龍系的牌組,其策略很簡單,不停地刷出能量卡,以及盡快產生一隻快龍。 當然,要小心抽牌過速很快見底,不過一旦場上有一隻快龍,遊戲的節奏就會變得飛快。 作者:張庭嘉 快龍每一回合都能額外自由支配一個電能量和水能量,可以給自己,也可給自己場上的任何人; 加上原本該回合就能儲一個能量,等於一回合就可以三個能量, 任何寶可夢幾乎都可以展開快攻。 以快龍本身來說,預先要先儲一個能量給他,然後輪到他一上場就儲滿四個 (原先一個再加三個),馬上砍對方170血,常常一擊斃命。 雖然打完要丟棄三個能量到棄牌堆,但下一回合又可以儲三個能量,再接再厲,只要維持手上有足夠運用的能量卡,來一個打一個,來兩個打一雙。(前提是不要掛點) 當然,快龍也可以放在場上做輔助,推其他寶可夢上去快攻,一上去就馬上儲滿三個能量,打個對方措手不及 (因為儲能量卡的速度不在一個檔次)。 如果場下有兩隻快龍更不得了,基本上每一隻都是一上場就開攻,多餘的能量都可以隨時儲給任何一隻寶可夢。

不好意思,我要幫你插管!

圖片
一位年紀相對大(80歲)的男性最近半年頻繁進去醫院, 住院的原因五花八門,有一次因為胃潰瘍、一次為了攝護腺肥大要手術; 五年前曾經有膀胱上皮癌的病史,相對早期,手術後規律追蹤; 兩週前他也因為泌尿道感染而住院一個禮拜後順利出院。 這次因為漸進地喘促加劇,歷時二天,被送來本院的急診室。  作者:張庭嘉 入院胸腔X光可見雙側肺野上下寬闊,背景伴有間質性的慢性肺部變化,與其30年的抽菸史相符,二個月前的肺功能檢查並未有阻塞型證據, 與二週前的X光比較,右下肺野有明顯的肺泡型浸潤,在急診室即發燒38.5度,淺快呼吸每分鐘30下以上,搭配白血球偏高,CRP破百,高度懷疑肺炎,入院以抗生素治療。 在急診的動脈血呈現呼吸鹼,沒特別給予氧氣下,動脈血氧分壓尚可; 約3個小時後,上病房追蹤的動脈血仍然呈現呼吸鹼,但此刻使用高濃度氧氣 (FiO 2 = 50%)的狀況下,動脈血氧分壓已明顯下降。 以二氧化碳分壓持平,動脈血氧分壓快速下降來推斷,比較偏向第一型的低氧性呼吸衰竭。 臨床上病人已劇烈喘促到「凍未條」頻頻喊救命,幾乎可預見其呼吸肌肉疲憊,最終喘不動致性命垂危,隨時可能急救的狀態, 家屬女兒情緒看來平靜,淡定地在床邊安撫著他, 但對值班醫師建議插管抱持堅拒的態度,甚至聲量高亢趕走來勸說的護理師, 家屬主張病人雖然表示想得救,但卻無法明白插管所要付出的代價,即事後可能需仰賴呼吸機,至死無法脫離管子,女兒們早已在急診室簽下了放棄急救同意書。 (想必親人好友的口耳相傳、報章雜誌的渲染,給老家人插管可能會被掛上不孝的罵名,還可能因此要承受其後續長期照護的經濟負擔) 本人的意願 病人平時功能正常,生活能自理,從來未因肺部問題而入院治療, 依前幾次入院照顧他的護理師的說法,本人是很積極地接受治療,從來未曾表達過拒絕插管急救的意願。 即便危急時刻詢問其意願,有趁人之危之嫌, 誠如家屬所言,本人也許無法預見插管所伴隨風險, 但在其意識清楚的條件下,只要他明確表達希望得到救治, 未表示即便可能面臨死亡仍拒絕插管、急救的意願, 家屬並無法代表本人行使同意放棄急救的權利。 不符末期的條件 退一步想,倘若病人表達拒絕插管的意願,他亦不符合放棄急救的條件。 放棄急救的法律基礎立基於《安寧緩和醫療條例》,成立的前提在於末期疾病的判定, 單單肺炎並不屬於末期疾病, 病人過去的癌症病史屬於早期,手術後亦未有復

災難中找到照片的的意義:淺田家

圖片
《淺田家!》就如其全家福所呈現是非常可愛的一家人, 改編自真人真事,主角淺田政志出生於一個非典型的家庭中,女主外、男主內,媽媽為醫院護理長,爸爸則是家庭主夫,每日為家庭張羅三餐, 他爸爸慣例每年拍照全家福,製作年節賀卡寄給親戚朋友,也成為政志想要拍照的契機。 (以下有雷,如果想先看完電影的朋友可以就此打住) 作者:張庭嘉 淺田家的教育異於一般,政志成年後開始染髮,甚至雙手自前臂到肩膀都刺青,他的母親不因此責備他,只叮囑他刺青要避免感染風險,然後要承擔別人對他另類的眼光; 甚至在他擱下躺在醫院的父親,急於返回災區時,媽媽賞了他一個耳光,表達自己的心痛,卻沒有以此勒索他留下,反而支持他趕去做他想做的事。 「一定有一些很重要的事情罷!」他的媽媽如是道。 與主流格格不入 懷抱夢想的政志想到東京,寄住於髮小若奈的租屋處,想向世人分享他的得意作品《淺田家!》。 想到攝影師,我們會想到拍攝台灣之美《看見台灣》的空拍大師齊柏林、 我們會想到幫性感超模Kate Upton掌鏡拍攝《Cat Daddy》的情色攝影大師Terry Richardson; 我們想到的是秀麗的景物建築,絕美的人物寫真,主流的攝影為了營利維持生計,脫離不了此類符合大眾口味的商業題材。 而作為攝影助手,作品屢遭出版社拒絕的政志顯得與攝影界格格不入, 再怎麼有趣的全家福,也不過是個人的全家福,無法提起出版社的興趣。 若奈知道他的苦處,特地替他預約了畫廊開個人攝影展,也讓他遇見了伯樂,赤赤舍出版社的董事長姬野希美, 像淺田家這樣非主流的寫真,甫出版並未受到大眾歡迎,銷售慘淡, 姬野對他說: 「淺田,你要知道,好的東西就是好,我是有自信這麼說的。」 鼓勵他不要被市場的好惡所擊倒。 而若奈則是珍愛他的作品,總是趁著四下無人偷偷翻閱品味,一直堅信他的作品是不可多得的寶藏。(註1) 電影中的淺田一家 註1:《淺田家》照片集獲得第34屆日本木村伊兵衛攝影大獎的肯定 (等於攝影界的芥川賞) 災難的悲傷下拍照的意義何在? 2011年的3月11日,日本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發生大規模地震,史稱311大地震,導致距離震央最近的岩手縣、宮城縣、福島縣等沿海地區都遭到了巨大海嘯襲擊摧毀,甚至造成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 淺田趕往災區去尋找他第一個拍全家福的小櫻一家人,當然,災難後的斷垣殘壁一片狼藉,讓人不忍直視,荒亂的人群中也無從打聽下落。 政志

台灣常用吸入藥物之三:定量噴霧吸入器 (MDI)怎麼用?

圖片
這邊要以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用藥為例(參考 台灣常用吸入藥物之一: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藥物治療 ), 介紹台灣常用吸入劑的使用方法。 這是胸腔科醫師應該熟悉的,尤其衛教病人使用吸入劑,會直接關係其能否正確使用並吸到藥, 如果病人不會使用或者使用錯誤,那珍貴的吸入劑開給他反而沒達到預期效果,是有不只一點點遺憾。 作者:張庭嘉 首先介紹電視劇集中最常見的定量噴霧吸入器 (MDI),是1956年3M公司總裁替自己患有氣喘的女兒研發問世的吸入器,小小一支L型的外觀,攜帶方便,可收納在隨身包之中,之前兒子小時候就有備一支在學校背包裡。 其中有壓力設計,每次按壓會噴出固定的劑量,故以此「定量」為名,使用上需評估使用者的手口協調能力。 定量噴霧吸入器(MDI)外觀 1開2搖 要使用時,打開吸入器蓋子,接著上下搖晃藥瓶讓裡面分布均勻。 初次開封需對空先空噴個3-4次 (註1),如果間隔一個禮拜以上未使用也要對空先空噴個2次再開始用。 註1:壓下噴霧劑一次等於噴一次 3裝4吐5吸 裝上延伸管 (spacer),可以增加一個空間讓噴出來的藥物停留,讓使用者有足夠時間來吸入,增加藥物跑到肺部的比例。(註2) 使用人先對空慢而深地吐氣,接著嘴巴含住延伸管的管口,壓一下噴霧吸入器同時深吸一口氣,然後閉氣5-10秒。(閉氣時延伸管就不用再含著了) 如果需要吸下一口,中間要先休息30秒,不要含住就連續吸、也不要噴很多下一口吸。 延伸管要保持清潔,每個月也要拿出來清洗,正常使用可以用一年再換新。 另外,小朋友會裝上吸藥輔助器 (Aero Chamber)來吸 (成人也可以用),沉積率可達30-50%,我家就有一支。 註2:劇集中緊急時刻都沒有裝延伸管直接使用亦可,但直接嘴巴含著吸的肺部沉積率是7-10%,相形之下增加一個延伸管可以將沉積率提升至17%。 慈濟醫院藥劑部拍攝一系列的教學影片淺顯易懂,我分享如下: 如果藥物本身含有類固醇成分的話 (比如:Foster肺舒坦),則吸入藥物後要記得漱口,避免喉嚨痛、沙啞、口腔黏膜念珠菌滋生。 要知道吸入器還有多少藥,要注意瓶身上標示可使用次數,如果是定期每天使用的話,就以每天使用次數來推算,所以瓶身可以直接標記開始使用的日期和藥物預計會用完日期 (就知道那天要更換一支新的); 如果是需要時才用,就要在瓶身註記使用次數(比如:畫「正」字),這

狂賀破十萬人點閱:答題抽「角落生物、鬼滅之刃」壓克力手工LED小夜燈!

圖片
自2018年10月發表第一篇文章以來,不知不覺地已來到第三年,從草稿多於發佈文章的拉鋸窘態,如今發佈文章的數量已搖搖領先,平均每個月都有發5篇文章。 唯一不變的是有很多東西想寫,不過現實家庭工作生活不允許,只能安排計畫暫存慢慢寫。 過去每一發佈文章,就會時刻觀察有沒有人來閱讀,還會為沒人注意到感到沮喪失望... 但現在已經學會看淡這些數字,專注在自己的定位、想寫什麼東西,會看的人自然會看,即便不是身邊認識的同事,亦有素未謀面的朋友來點閱。 作者:張庭嘉 當我分享一些生活的點滴、閱讀心得,身邊的人就會給我回應,畢竟我的人生也與他們交錯; 寫醫學專業的文章,反而身邊人產生共鳴的不多,一來朋友不乏醫療圈外的各行各業,二來內容太艱澀難懂,即便與時事貼近,也不吸引人。 出乎預料的是,來自四面八方的陌生人都是點醫學專業的文章為主,鮮少去關注我生活的文章, 應該是google的關鍵字演算法下,我給出的標題文字、自製的圖片表格,成為我被搜尋到的原因。 沒有紀錄到剛好100000的瞬間 還是感謝當初推我入坑的銳溢學長,許多收穫始料未及,除了藉契機嘗試知識變現,也培養定期讀閒書的習慣 (醫學專業以外的書) (參考 陳銳溢 ); 下圖為高尖起來的波峰為學長分享我寫新冠肺炎的文章,因其知名度,引起短時間內的大量點閱數量,讓我受寵若驚。( 新冠肺炎來了:麻省總醫院藥物治療指引 ) 從前我喜歡把書買回來慢慢讀收藏,但拮据如我,很快吃不消,偶爾還會買到地雷, 現在傾向跟圖書館借閱,需要時借來翻一翻,沒看完可以再借,內容不如預期就還回去也不會浪費可惜。 部落格的定位 我的部落格並非只發表專業的學術文章、教學或評論,部份參雜我個人工作、家庭生活的想法, 這使「我想漫漫說」的定位不明,其實當初會開始寫文章,僅是想紀錄能在知識上收穫的每一天,每天都多知道一些,長久積累的喜悅。 回憶起在國中、高中「無名小站」的時代,自己匿名寫了一些短篇小說作品,厚臉皮地跑到各大論壇去連載, 如今回顧紀錄檔案會心一笑,有些文字即便今日的我也寫不出來,完全是我年輕生命的足跡。 答題抽獎 透過線上問卷回答一個問題,留下大名和電子信箱,我將從答對者中抽出二個獎項寄出噢~ (壓克力手工LED小夜燈製作參考 人生無用不到的經歷:DIY壓克力造型小夜燈 ) 請出題! 請問:從本部落格創始至今 (在點閱破十萬的此刻)閱覽人數最高的文章是

2021年04月

 04月01日 水! 04月04日 我想要成為一個對他人的痛苦有更多的想像力的人。 04月05日 血肉 04月06日 假咳類動物 許多偉大的成功背後,根本看不見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04月08日 多解開一個釦子的藝術 04月12日 驚魂未定… 04月13日 好好地哭、好好地笑 04月16日 抱怨我們什麼都沒做,在病人逐漸改善之後,沒有半聲感謝,就急著轉走… 04月20日 六個月了。

你的成就來自於自己的努力?難以切割的原生家庭

圖片
今年一月在Dcard上有一篇貼文標題是「如果現在住不起豪宅別墅,只能怪父母當時不好好投資」,內文陳述上一代人不懂投資買房買地,才會淪落至受薪階級。 該文引發熱議,有網友們不以為然道: 「蠻可憐的我還以為是自己賺的,原來是靠爸媽」、 「不是你自己努力來的成果,我不太懂有什麼好說嘴的」。 先不論該文作者本身情況,這年頭身為富二代很倒楣,不管你做得如何,外人總是會冷不防一句: 「還不是靠爸靠媽?」  好像不敗光家產負債累累,再來個絕地大反攻就稱不上是真的「有才條」。 作者:張庭嘉 因為「太空人維他命」再度大鳴大放的知識型Youtuber理科太太(陳映彤),自2019年成為台灣史上最快突破百萬訂閱的女性Youtuber,宣稱自己一開始經營保養品創業不順,瀕臨破產,孤注一擲投入在自己臉上實驗自家保養品的影片行銷,最後累積高點閱並鹹魚大翻身。 看似平民白手起家的劇本,但她的母親是化妝品集團的創辦人,而理科太太就是豪門富家的千金,可能很多人看到這裡,會恍然大悟一般為其成功的背後找到理由。 試想: 我的父母只是一般人, 如果我有什麼成就作為,應該就稱得上白手起家、全憑自己了罷? 我全靠自己? 託從小學以來填壓式學習的福,我的數學科一直是我的強項,超前同儕許多,考前也不需要花太多時間複習準備,即可考出好成績; 大概就是升學班老師有意刁難,考完大家哀鴻遍野,然後我依然考90+分、 或是段考考XYZ軸空間中的三角形外心公式沒有背,自己現場悠哉地推導完,仍能夠提前寫完題目趴下休息並且完勝的程度。 相比於此,我的地理、歷史實在爛得可以,就是寫了三套參考書的題目依然考不及格的程度,於是在高中選組時我就毫不猶豫把社會科拋在腦後,選擇了二類組(理工),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誤)。 自小以來我就好勝好強,一直都以我的哥哥為我的目標,希望追隨他的腳步進入大學數學系就讀。 高三學測考完,雖然沒有滿級分,已足夠我填上數學系,理所當然地,我可以準備放空玩個半年一路玩到大一開學; 但在電話中,我的哥哥勸我打住,不要以為數學系就只是高中數學的延伸,他希望我找到自己的興趣、自己想做的事情。 於是我在高中三年級下學期決定自己想當醫生,對於準備考醫學系來說時間實在太短,有的人甚至是從高一就開始在預備; 我除了從來沒出現在學校成績百名以內,還有一個更大的致命傷就是我的生物科,其實跟我的社會科一樣爛,我也是打從一開始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