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成就來自於自己的努力?難以切割的原生家庭

今年一月在Dcard上有一篇貼文標題是「如果現在住不起豪宅別墅,只能怪父母當時不好好投資」,內文陳述上一代人不懂投資買房買地,才會淪落至受薪階級。

該文引發熱議,有網友們不以為然道:

「蠻可憐的我還以為是自己賺的,原來是靠爸媽」、

「不是你自己努力來的成果,我不太懂有什麼好說嘴的」。

先不論該文作者本身情況,這年頭身為富二代很倒楣,不管你做得如何,外人總是會冷不防一句:

「還不是靠爸靠媽?」 

好像不敗光家產負債累累,再來個絕地大反攻就稱不上是真的「有才條」。

作者:張庭嘉

因為「太空人維他命」再度大鳴大放的知識型Youtuber理科太太(陳映彤),自2019年成為台灣史上最快突破百萬訂閱的女性Youtuber,宣稱自己一開始經營保養品創業不順,瀕臨破產,孤注一擲投入在自己臉上實驗自家保養品的影片行銷,最後累積高點閱並鹹魚大翻身。

看似平民白手起家的劇本,但她的母親是化妝品集團的創辦人,而理科太太就是豪門富家的千金,可能很多人看到這裡,會恍然大悟一般為其成功的背後找到理由。

試想:

我的父母只是一般人,

如果我有什麼成就作為,應該就稱得上白手起家、全憑自己了罷?




我全靠自己?

託從小學以來填壓式學習的福,我的數學科一直是我的強項,超前同儕許多,考前也不需要花太多時間複習準備,即可考出好成績;

大概就是升學班老師有意刁難,考完大家哀鴻遍野,然後我依然考90+分、

或是段考考XYZ軸空間中的三角形外心公式沒有背,自己現場悠哉地推導完,仍能夠提前寫完題目趴下休息並且完勝的程度。

相比於此,我的地理、歷史實在爛得可以,就是寫了三套參考書的題目依然考不及格的程度,於是在高中選組時我就毫不猶豫把社會科拋在腦後,選擇了二類組(理工),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誤)。

自小以來我就好勝好強,一直都以我的哥哥為我的目標,希望追隨他的腳步進入大學數學系就讀。

高三學測考完,雖然沒有滿級分,已足夠我填上數學系,理所當然地,我可以準備放空玩個半年一路玩到大一開學;

但在電話中,我的哥哥勸我打住,不要以為數學系就只是高中數學的延伸,他希望我找到自己的興趣、自己想做的事情。

於是我在高中三年級下學期決定自己想當醫生,對於準備考醫學系來說時間實在太短,有的人甚至是從高一就開始在預備;

我除了從來沒出現在學校成績百名以內,還有一個更大的致命傷就是我的生物科,其實跟我的社會科一樣爛,我也是打從一開始就放棄它了 (三類組要加考生物科)。

因此,高三下的數個放課後的夜晚和週末假日,我都在補習班的地下室看DVD補帶子度過,半年把三年份的生物科補起來。

容易緊張焦慮就拉肚子的體質,也讓我考前衝刺時,有一半的時間是在馬桶上度過的,我索性把部份參考書和文具放在馬桶的水箱上,如廁時就翻翻看看;

很幸運地,後來指考成績分數有搆到邊,我得以順利進入醫學系就讀。




什麼不是父母給的?

大學時期,跟家裡吵架最兇的一次,要屬為了養貓的事情,即便我再三澄清,父母依然堅持:跟「動物」住在同一個屋簷下呼吸同樣空氣是不對的!

一氣之下,我覺得父母實在不可理喻,想與之切割,想捨棄與父母給予的一切。

不接家裡打來的電話是首要的,畢竟開口閉口都是吵架,接著要不依賴家裡給生活費、學費... 

嗯,有點壓力,應該去家教打工還過得去...

不過我身上穿的衣服,一部份是父母買的,另外一部份雖然是我自己買的,但也是用他們的錢買的;

而我住的單人小套房月租金也是我爸爸直接繳的;

所以我得先存錢購得屬於我自己的衣服,接著另外找一間套房自己負擔租金...

不過,醫學系嚴格來說也不是我自己的,畢竟去唸書、去補習、去考試,一路以來花費是他們付的,

雖然執行的人是我,但對於我高三下才痴人說夢要考醫學系不疑有他,二話不說給錢讓我去搶救生物科,再怎麼說,醫學系至少有一半是屬於他們的。

既然如此,那這樣醫學系我不該繼續唸,也不該仗著醫學生的頭銜去家教,否則我就不算「做我自己」。

瞄一下房間裡面,自己用家教錢買的電鋼琴,雖然是自己一時興趣摸索彈流行歌,但那也是小學有請鋼琴家教打的底子,如果要擺脫父母的庇蔭,那我以後也不能彈鋼琴...

我要拋棄我的名字,以及我一路求學所得的成果,甚至我藉此所認識的人際,不論是同儕或者網友...

原來我的一切都與我父母有關係,也都是他們直接或間接所給予的,如果要拋下所有,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去流浪;

捨去前半生所習得的事物,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重新開始。

BUT!

我身上的每個細胞中,都刻有他們的DNA,我所做所行、所展現出來的一切,最終還是跟他們脫不了干係。

到頭來才發現,要跟父母切割,真的是比登天還難。


最好的禮物

不論是否以資產的形式,父母或多或少都影響著孩子成長的環境,他們的出席、他們的缺席,對於孩子來說都是無可取代的。

身邊同期的父母中,懂聲樂的就讓孩子接觸音樂劇舞台、懂樂器的就讓孩子學習鋼琴小提琴、

懂改車的就讓孩子見識車子的知識、懂做生意的就讓孩子培養生意的頭腦、

懂唸書考試的就讓孩子超前學習...

孩子沒有選擇父母的權利,而父母也鮮少問孩子願不願意,就把他們認為好的東西、壞的東西一股腦都堆疊在他面前,塑造其獨一無二的人生閱歷。

所以我們被自己的父母影響著,不管是好的、壞的,同時,我們也影響著下一代人。



後記

太太習慣每日打電話回家跟媽媽閒扯蛋,天南地北一聊就是一個鐘頭,有時候語氣沒大沒小、有時候要解決家人吵架後的心結;

反觀我們家不太愛通電話,爸爸打電話來都是單方面想講自己的東西,一講也是半小時起跳,但就很沒勁兒,你回什麼他也沒在聽...

有一次爸爸打電話來,講了老半天,哥哥回應了一聲,爸爸突然詫異道:

「XX,是你噢!?」 (註1) (註2)

有時他在講述他的發明,分享個沒完,我索性放在旁邊開擴音聽,邊做自己手邊工作,他講完了會自己告退。

跟太太討論後,才發現我這習慣也是被父母影響:

因為不擅長跟家人透過電話溝通,認為沒什麼好聊的,甚至刻意不打電話回家叨擾,覺得沒消息就是好消息,代表我很忙、我過得很好。

有了家庭之後,才試著建立起習慣,週末打個電話回家,媽媽問為何打電話來,就回說「我單純想打電話回家而已」。

註1:有段時間,我哥不太接他的電話,因為他講不停,跟他說當下不方便聽也沒用,所以乾脆不要接電話;我哥不接電話,我爸就會順勢改撥給我,通常我會心軟接起來,純粹當個聽眾,讓他盡情發揮。

註2:當天的情況是我爸誤以為是我在聽電話,講個沒完,聽到我哥的聲音才驚覺講話的對象是我哥,不是我,代表他根本也沒在管對象是誰,他只是需要一個傾聽者。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傻傻分不清楚:VPC還是APC?

TCP怎麼用?經皮體外心臟節律器

最重要的小事:氣切套管 (Tracheostomy Tube) 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