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中找到照片的的意義:淺田家

《淺田家!》就如其全家福所呈現是非常可愛的一家人,

改編自真人真事,主角淺田政志出生於一個非典型的家庭中,女主外、男主內,媽媽為醫院護理長,爸爸則是家庭主夫,每日為家庭張羅三餐,

他爸爸慣例每年拍照全家福,製作年節賀卡寄給親戚朋友,也成為政志想要拍照的契機。

(以下有雷,如果想先看完電影的朋友可以就此打住)



作者:張庭嘉

淺田家的教育異於一般,政志成年後開始染髮,甚至雙手自前臂到肩膀都刺青,他的母親不因此責備他,只叮囑他刺青要避免感染風險,然後要承擔別人對他另類的眼光;

甚至在他擱下躺在醫院的父親,急於返回災區時,媽媽賞了他一個耳光,表達自己的心痛,卻沒有以此勒索他留下,反而支持他趕去做他想做的事。

「一定有一些很重要的事情罷!」他的媽媽如是道。


與主流格格不入

懷抱夢想的政志想到東京,寄住於髮小若奈的租屋處,想向世人分享他的得意作品《淺田家!》。

想到攝影師,我們會想到拍攝台灣之美《看見台灣》的空拍大師齊柏林、

我們會想到幫性感超模Kate Upton掌鏡拍攝《Cat Daddy》的情色攝影大師Terry Richardson;

我們想到的是秀麗的景物建築,絕美的人物寫真,主流的攝影為了營利維持生計,脫離不了此類符合大眾口味的商業題材。

而作為攝影助手,作品屢遭出版社拒絕的政志顯得與攝影界格格不入,

再怎麼有趣的全家福,也不過是個人的全家福,無法提起出版社的興趣。

若奈知道他的苦處,特地替他預約了畫廊開個人攝影展,也讓他遇見了伯樂,赤赤舍出版社的董事長姬野希美,

像淺田家這樣非主流的寫真,甫出版並未受到大眾歡迎,銷售慘淡,

姬野對他說:

「淺田,你要知道,好的東西就是好,我是有自信這麼說的。」

鼓勵他不要被市場的好惡所擊倒。

而若奈則是珍愛他的作品,總是趁著四下無人偷偷翻閱品味,一直堅信他的作品是不可多得的寶藏。(註1)


電影中的淺田一家

註1:《淺田家》照片集獲得第34屆日本木村伊兵衛攝影大獎的肯定 (等於攝影界的芥川賞)


災難的悲傷下拍照的意義何在?

2011年的3月11日,日本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發生大規模地震,史稱311大地震,導致距離震央最近的岩手縣、宮城縣、福島縣等沿海地區都遭到了巨大海嘯襲擊摧毀,甚至造成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

淺田趕往災區去尋找他第一個拍全家福的小櫻一家人,當然,災難後的斷垣殘壁一片狼藉,讓人不忍直視,荒亂的人群中也無從打聽下落。

政志不若嗜血的記者在現場補捉慘絕人寰的畫面,他甚至無法拿起相機拍照,在這樣的悲慟中要拍什麼?

家人都不復存在了,除了消費災難吸睛,拍照還有意義嗎?


政志投入志工行列,他跟一位夥伴將廢墟中撿來的相簿都蒐集起來,把泥砂洗乾淨,掛起來供失主認領;

家園破敗,人事已非,這些照片是這些受難者對過去生活無可取代的記憶,雖然他不拍照,卻將這些珍貴的記憶保存下來,讓人透過照片再找回那些遇難親人過去生活的點滴。

即使只是一張舊照片,也能讓人感受「我是這樣活過來的」。


一位失去父親的女孩,戴著一只不合手的錶,苦於照片中找不到爸爸的身影,也在政志的拍照的過程得到療癒,

原來爸爸一直在為家人拍照,所以沒有留下自己的照片,每當拍照之時,她就想起爸爸躲藏在相機後溫暖的聲音和身影。


後記

照片不僅是為了留下回憶,更是為了活在當下的力量。

電影中《淺田家》的攝影集取景與真實幾乎一模一樣。(參考 浅田家)


現實中的淺田一家


聽聞4月初太魯閣號事故的始末,我有點排斥去追蹤後續新聞的報導,越追越感受到無止境的悲傷,還有罹難者家屬的憤怒;

有些甚至是來自於無關第三者的憤怒,我想可以理解,如果要我想像連假搭車出遊,隨時可能會遇上死亡浩劫,就覺得不寒而慄,

生命是多麼的脆弱啊!

我們該如何保護我們的至愛不受到這樣傷害呢?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傻傻分不清楚:VPC還是APC?

TCP怎麼用?經皮體外心臟節律器

最重要的小事:氣切套管 (Tracheostomy Tube) 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