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之所以聽

當你聽一個人說話的時候,當時的情緒狀態很重要。

當你生氣的時候,你之所以聽,也許是為了想反擊。

當你感覺受傷的時候,你之所以聽,可能是想找到理由保護自己,卻又忍不住怪罪自己。

只有當你平靜的時候,比較有可能專注地,一心一意僅僅是想了解對方話中的涵義。





專心聽

當對方感覺被我們全然理解,他的情緒就能因為被接納而漸漸地消融,有機會跳脫自我中心。

我們的情緒,不完全是因為聽到對方說出口的話。而是我們並沒有察覺到我們已經累積了不少情緒,在我們心底,正等著某句話,來觸發,然後傾巢而出。

專心聽,把話聽清楚,本身就是一個幫助對方,管理自己情緒的動作。

他只想講他的

父親過去常在我工作忙碌時打電話來,一打來就先一句:

「我打給你,不用擔心。」

言下之意是:我撥電話給你,電話費我出,你不用擔心講太久會破費。

不過,錢是一個問題,時間是另一個問題。他講一次電話動輒三十分鐘起跳,一不小心還會超過一、二個小時。

當下手頭正有要事的話,真是哭笑不得。

而且他只想「他講」,他不想聽你的回答,也不在乎你的回答。

偶爾插個話,會發現他完全忽略你講的內容,繼續講他自己的。繞來繞去那幾個固定的話題,他自己講得起勁,電話另外一端的人卻聽得很累。

我後來索性就開擴音放在一邊,邊聽邊做事。

只要他問:「你有在聽嗎?」我就回答:「有。」

然後他會繼續講個沒完。

有段時間,只有我會靜靜聽他講電話,講到滿意為止。

某日他打電話給我哥,唸著唸著突然哥哥回話了,他嚇了一大跳:

「XX,是你噢!?」

他大概習慣先打給我哥,他八成不會接,接著就撥給我。

當下的情緒

剛好在忙小孩的事,或者值班,我講明了沒空,他也會說:

「沒關係!一下子就好。」當然也不只一下子。

我情緒上來,就會不耐煩,便開始連珠砲般回話,或者岔開話題問他戒菸了沒,他就會自討沒趣地草草結束。

近來,他對於孩子教育的事情,頻頻打電話來表達他的看法,我覺得他本意是好的,平靜地聽他論述,不由地接了他的話,他反彈似地冒出一句:

「喔好,掰掰。」

他以為我要催他掛電話。

學習感受情緒

跳脫當下的情境,去察覺情緒的流動,我聆聽者的情緒、他說話者的情緒,專注地去聽他想表達的內容。

期望有天可以理解他,接納他的情緒,讓他也獲釋自由。

洪仲清(2016):《我想傾聽你:懂得傾聽,學會不過度涉入,讓我們用更自在的陪伴豐富彼此》。遠流出版。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傻傻分不清楚:VPC還是APC?

TCP怎麼用?經皮體外心臟節律器

最重要的小事:氣切套管 (Tracheostomy Tube) 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