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0月, 2019的文章

讓孩子能對父母撒嬌

圖片
不知道甚麼時候開始,我有心裡話只願對哥哥說、對朋友說、甚至用稿紙貼聯絡簿跟老師說,但就是不願意對父母說。(國中回家後還要費心把聯絡簿藏起來) 記憶中,最後一次對父母撒嬌,是在小學,我的小白鼠生病厭食脫水而死,我在媽媽懷裡哭得很傷心,問媽媽牠會去天堂嗎。 我還記得上大學的時候,第一次告白被拒,那時衝擊過大,一時之間不知向誰傾訴,我居然打電話給我爸爸! 事後回顧,當下的我肯定情緒很崩潰,不然也不會這樣寧濫勿缺,太不可思議了。 當爸爸後,我會希望孩子有事會願意跟我分享,尤其不想漏掉: 某同學一直針對我、有叔叔對我有奇怪行為、最近黑板的字看不太清楚… 作者:張庭嘉 在孩子還小的時後,我希望他們學會的事情,說穿了就是能放心對父母撒嬌而已。 「撒嬌」指的是與父母之間有肢體接觸,也能促進良好溝通。 我們常聽到人說「不要撒嬌」; 然而,仔細想想,「不要撒嬌」表示不能依賴他人,當遇到難熬或悲傷的事,只能獨自承受,這就是痛苦的來源。 因此,我們需要的是「好好撒嬌」,而非「不要撒嬌」。 能夠對父母撒嬌的人,才能成為能依賴他人的人。 能依賴他人,表示他已經學會了如何獲取他人的協助並活下去的方法,同時也能接受他人的「依賴」。 想要成為能讓他人「撒嬌」的人,就必須先有成功對他人「撒嬌」的經驗。 我們常說:「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但是這並非後天養成的。 當曾經有人幫助過自己,自然會想幫助他人。 各位讀者閱讀了本書之後,或許會覺得,難道小時候完全不需要「管教」嗎? 在讓孩子學習社會化這一點上,「管教」確實是必要的; 然而,各位也必須了解「管教必定伴隨著壓抑」。 管教在某方面是壓抑孩子自然的需求,當自然的需求被壓抑了之後,孩子的心靈一定會有所偏差。 舉例而言,當有人告訴我們「你不能這麼做」時,反而會更想做。 明明內心有強烈的慾望,卻不能表達出來。 就像如果有人成天不斷告訴你「要努力讀書」,反而會使你喪失讀書的慾望,我們在小時候(或現在在職場上)也或多或少有過這樣的經驗,不是嗎? 結果,對孩子下愈多指令、命令,也等同施加更多壓力,使他們逐漸失去「小孩應有的樣子」。 不用太過要求「非管教不可」,只要用「培養良好生活習慣」的標準進行教育即可。 「良好生活習慣」,指的是能夠幫助孩子把心裡的感受與...

什麼工作得什麼病:職業性癌症 (Occupational Cancer)

圖片
一個人會得什麼癌症,與其年齡、性別、種族有關,當然家族病史也很重要。 我們可能還會問:是否抽菸、飲酒、檳榔、曾經接觸過化學治療、放射線或免疫抑制藥物等。 癌症與職業環境接觸相關早已經不是新聞,比如石棉引起間皮瘤。 作者:張庭嘉 職業性癌症 (Occupational cancer)起源自英國一位骨外科醫師Percivall Pott (1714-1788),他發現一些清潔煙囪的工人經常罹患陰囊癌 (scrotal cancer),懷疑煙囪裡的煤煙 (soot)含有致癌物質,並在1775年發表他的醫學報告。 在18世紀的歐洲,工業尚不發達,不同於北美,英國的煙囪設計狹窄,清潔得仰賴4-7歲身型嬌小的貧困童工。 由於衛生條件差,工作服少換洗,甚至經常裸體工作,陰囊皮膚反覆暴露在致癌物下,產生一種常見的疾病:煙囪清掃工人癌。 英國這樣的狀況,直到1872年另一個學者Butlin (1845-1912)大聲疾呼建議每日沐浴加上改善工作服,才有顯著改善。 資料來源 H A Waldron. A brief history of scrotal cancer. Br J Ind Med. 1983 Nov; 40(4): 390–401. 考題 ECBAA BDACA BDAAB DC 1. 57歲男性,年輕時做過煤礦工十多年。最近因為喘、咳加劇來醫院求診,下列哪種疾病與他的職業無關? A. 肺癌 B. 肺結核 C. 慢性肺阻塞性肺疾 D. 塵肺症 E. 間皮瘤(mesothelioma) 2. 染料中之乙 胺、聯苯胺,容易造成何種癌症? (A)肺癌 (B)皮膚癌 (C)膀胱癌 (D)肝癌 3.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估計,在二十一世紀裡,將與癌症及愛滋病並列為三大疾病的是: (A)精神官能症 (B)憂鬱症 (C)躁鬱症 (D)精神分裂症 4. 癌症末期病人發生惡病質(cachexia)的原因,下列何者錯誤? (A)身體代謝需要下降 (B)腫瘤細胞競爭營養 (C)葡萄糖代謝受損 (D)脂質代謝改變 5. 近年來,有一門新興的次領域,稱為psychoncology,這是探討心理因素對罹患什麼疾病發展的影響? (A)癌症 (B)心臟疾病 (C)飲食性疾患...

宮本亞門為何會自殺未遂?

圖片
面對孩子冷不防的說話,要急中生智,你不能當下不回答(擱置);但也不能隨便亂答(敷衍)。 我遇過比較棘手的是: 孩子的朋友也在場,人家控訴孩子弄壞他的玩具,而孩子也當場否認; 孩子回家抱怨隔壁班同學一直在放學時間頻繁找他,被出拳尻頭,已尋求老師們協助,但對方被罰站完後仍然再犯; 試問:單兵該如何處理? 我當下習慣會同理他的感受:被指控弄壞人家東西心裡一定不舒服罷、被這樣打頭應該很難過罷... 但也發現要澄清事實經過,孩子表達的內容不見得「正確」(可能是他自己的視角)、也不完整(可能隱藏對自己不利的部分)。 我起先都假設他是「實話實說」,甚至會當作求救訊號,搞得我警鈴大作急跳腳; 但當我和太太齊心面對幾次這樣的情境時,我傾向採取保留態度,會認為內容真假參半,也不要太快同理他的情緒。 亮次:「媽媽,我不要跳舞了!」 媽媽:「為什麼?」 亮次:「因為同學笑我像女生。」 媽媽:「傻孩子,那有甚麼好丟臉的?笑你的同學才奇怪,像那些不懂藝術的傢伙不用理他,知道了嗎?好了!打起精神來,笑一個。」 聽到母親這麼說,原本垂頭喪氣的宮本只好勉強裝出笑容,因為「面帶笑容」是母親的教養原則之一,而面帶微笑最後卻成了他折磨自己、繭居在家,甚至鑽牛角尖到自殺未遂的根源。 如果你是母親(或父親),聽到亮次這麼說,會怎麼回答? 這個問題沒有「正確答案」,每個學生都在紙上寫下「自己的答案」。 他們想像未來若自己的孩子遇到罷凌而和亮次說了一樣的話時,身為父母的自己應該如何回應,並努力思考著答案。 有位男同學寫道:「如果你不想跳舞,放棄也沒關係,就照你的意思做就好!」這個答案乍看之下似乎善解人意; 但是,亮次真的是想要尋求母親的認同,好讓自己放棄跳舞嗎? 有位女同學的回答是:「可是媽媽好喜歡亮次跳舞的樣子,雖然現在心裡想放棄,但是媽媽希望你能繼續下去!」這個回答表達了父母希望他繼續學習舞蹈的期望; 然而,聽到這句話,亮次應該只能默默答應罷。 這時候思考的重點,應該擺在亮次這時候「希望母親怎麼做」。 他之所以說「不想跳舞了」,是由於「被同學嘲笑像女生」。 小孩子並不擅長直接用言語表達心情,因此,大人必須試圖去解讀孩子言語背後所隱藏的訊息。 亮次的話語中充滿了被同學霸凌後悲傷、痛苦...

血液抹片判讀系列之二:紅血球異常

圖片
紅血球是在週邊血液抹片中最多見的血球,觀察它的大小、形狀、顏色 (pallor)和inclusions有無,可作為臨床判斷依據。 作者:張庭嘉 大小 一般紅血球直徑約7-8 um (microns) ,平均體積 (MCV)是90 fL,不過當紅血球有大有小,平均出來的數值可能有所誤導,會佐以分布體積寬度 (RDW)。 正常RDW範圍介於11.5-14.5%間,異常的話只會高不會低。正常的RDW不代表一定正常,血球可能清一色小顆或都很大顆。 RDW高的話,可見於葉酸、維他命B12或鐵缺乏 (原料不足)。 形狀 不同的紅血球形狀代表不同病理的過程,比如: 大橢圓形的RBC (又稱macroovalocyte)暗示megaloblastic process (維他命B12或葉酸缺乏) 高比例的ovalocytes、elliptocytes是諸多遺傳性紅血球疾病的特徵。 紅血球碎片 (fragmented erythrocytes) (schistocytes) (比如:安全帽狀、看起來像碎塊),暗示血管內的破壞,可能出現在TMA (eg, TTP or HUS)、DIC、HELLP syndrome、Waring blender syndrome等。 編按:Waring blender syndrome (果汁機症候群)又稱traumatic hemolysis,指物理機轉破壞導致溶血,可出現在紅血球通過奇形怪狀的血管瘤 (Kasabach-Merritt syndrome)、血管嚴重收縮造成紅血球加速跟血管壁摩擦 (malignant hypertension)、嚴重AS、紅血球快速擠過有裂縫的人工瓣膜 (prosthetic valve leak)。 淚滴型 (drop-shaped) RBC則見於骨髓外的造血 (primary myelofibrosis)或地中海貧血。 顏色 紅血球中央約有三分之一寬凹陷蒼白區 (central pallor),中央蒼白區變小稱為hyperchromia (Hb濃度增加); 完全沒有中央蒼白區則是遺傳性球形紅血球增多症 (spherocytes) 和自體免疫溶血的特徵。 略帶藍色的則是因為具有超多RNA,它就是網狀紅血球 (reticulocytes)。 ...

人生無用不到的經歷:神奇寶貝手機連線對戰

圖片
神奇寶貝連線是一件很酷的事,還記得小時候跟兄長躲在 黑漆漆的 房間裡,用著兩台借來的Gameboy,插上神聖的傳輸線,然後看著神奇寶貝透過傳輸線神奇的傳送到另一邊,心裡讚嘆這美妙的瞬間。 好奇如我,還曾中途犯蠢拔掉傳輸線,搞丟哥哥寶貝的胡地。(哥哥對不起) 準備內專考試前一個月,太太扛起一打二的重任,讓我下班後和假日可以專心在醫院備考唸書,這段時間孩子們大都待在家極少外出,讓我很過意不去; 然而我也沒有信心輕鬆通過考試,仍得低頭啃讀考古直到最後... 所以我答應兒子,等爸爸考完試,我們可以互相連線神奇寶貝對戰。 作者:張庭嘉 不過,對於實際如何連線我也沒有十足把握,看著考試日子越來越近,備考之餘也開始爬文研究怎樣才能手機連線。 我跟兒子是使用手機(HTC/SONY)模擬器來操作,要如何讓兩台手機可以連線傳輸/對戰,我測試過連線同一個WIFI網路、手機藍芽連線,但都失敗,完全沒有反應... 甚至興起要去3C用品店購買傳輸線的念頭。 後來發現問題是出在: 模擬器 ; 我原本使用模擬器並沒有內建連線功能,而網路教學影片中的模擬器有,於是在某個中午,多虧好同事一齊測試後,終於連線成功。 選擇Link remote 一端選serve 另一端選client 我與同事測試是用藍芽,WIFI可能也是同理 (待驗證); 於是內專筆試後的當晚,兒子跟我就在飯店房間裡實戰成功。 編按:好的同事帶你上天堂 我是ALEX 連線速度不會慢 只是要互相等待兩邊確認(出招/換寵) 使用漂浮泡泡出奇致勝 對戰完結束有時候會黑屏一陣子,令人小緊張一下,幾分鐘後會恢復正常,保險起見對戰前一定要再三存檔。 編按:不同模擬器之間轉換不需要整個砍掉重練,可以接線電腦把模擬器名下save資料夾裡的檔案遷移過去即可

內專考試攻略之二:內專筆試

圖片
考前被老師問到First Choice有沒有寫完,我有點心虛... 其實準備過程我完全沒有看First Choice,住院醫師第一年跟著同事團購,教材不出二階醫師國考太遠,只把題目換掉,但是考古題有錯回去找內容又找不到解答,是一個解離的狀態。 ( 也許可以出個Second Choice ) 我很幸運,在奇美內科有熱心的學長姐、老師會幫我們上內專複習班,我們主要上過四大科(心臟/胸腔/腸胃/腎臟)、感染科、風濕免疫科、血液科、腫瘤科、新陳代謝/內分泌科; 神經內科、精神科、皮膚科找不到老師作罷。 我的準備方式是:內專複習班、考古題近五年、小麻重點flow chart記憶; 若平時沒有念小麻、Harrison's的習慣,考前要啃讀海量的知識有點強人所難,而且光前面CV章節就不少,一頁一頁細讀會消耗許多時間,完全沒有必要。  (如果有上內專複習班就知道原因...感謝榮彰學長) 考題的題數分配如下: 第一堂:心臟(22)、胸腔(22)、腸胃(22)、腎臟(22)、考古(12) 第二堂:感染(19)、內分泌+新代(20)、風濕+免疫(20)、血液+腫瘤(20)、神內(7)、精神(7)、皮膚(7) 作者:張庭嘉 因為家裡有二小的關係,運用時間唸書就變得無比重要,白天上班都在忙,晚上回家要陪孩子、做家事,考前二個月我是完全碰不到書的狀態。 蛤,你說回家就把門關起來唸書甚麼都不要管? 你的另一半願意嗎? (她上班也很累)你的孩子願意嗎? (我們家兩隻一回家會一直衝上前跟我求抱抱、分享事情、爸爸爸爸爸爸...) 對不起,離題了。 妥善利用瑣碎的片段、完整的時間非常重要,對考前無法放溫書假的考生來說更是如此,把時間浪費在無謂的事情上是會致命的。 好險奇美內科考前有放約半個月的溫書假,讓我可以專心衝刺備考;早上溫馨送完孩子們上學,騎個飛輪半小時,然後開始充實的一天; 太太又佛心讓我可以晚上在醫院唸書,21點再回家收拾殘局(洗碗、摺衣服、幫孩子洗澡、趕孩子上床...)。 先講大家都是內科人,專長都是唸書背東西,一路過關斬將來的,考試技巧自然不在話下;自一O七年開始又是新的題庫,難度提升,一旦你該得分沒得分,差距就顯示出來。 上完內專複習班,腸胃科、感染科、血液科、腫瘤科、新代/內分泌科基本可以...

最新病歷記錄指引:診斷不要寫R/O

圖片
病人初次就醫、急診或住院初期,因病史、身體診察發現資料有限及檢驗結果尚未證實之前,診斷尚未確定時,可先作臆測性診斷。 這種診斷稱為暫定診斷 (tentative diagnosis)、臨時診斷 (provisional diagnosis)、臆測診斷 (presumptive diagnosis)、初步診斷 (preliminary diagnosis)。 如果只憑臨床症狀或病程作診斷,而無影像或特殊檢查憑證時,稱之為臨床診斷 (clinical diagnosis)。 比如: Acute diarrhea, suspected viral enterocolitis Acute paraplegia, non-traumatic, cause to be determined Acute left ventricular failure, suggestive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Suspected bronchogenic carcinoma 未確定診斷或懷疑是某種疾病時,避免使用印象 (impression)作為診斷用詞,因為此詞乃有主觀因素,尚未指出明確具體的診斷之前,不應以印象作任何處置及治療,必須先指出具體問題。 診斷欄也勿寫 R/O (rule out),因 R/O不是診斷用詞,而是診療步驟計畫中,為了要得到正確診斷上,列出必須排除或鑑別的疾病或病因。 診斷上須考慮的疾病,應使用考慮 (consider)或懷疑 (suspect),而不可使用 rule out,這二個字的意思是相反的。 以形容詞或副詞表達診斷之肯定度、可能性、確定度、概率的大或小: 確定:definite, certain, confirmed, ascertained 可能性很大:highly probable, very likely 可能性最大:most likely 可能的機會大:probable, more likely 可疑:suspected 有可能性 (但可能性的程度不明):possible, may be 可能性不大:less likely, may not be 或許還有可能:might be 不太可能:unlikely 可能性很小但也不能排...

人生無用不到的經歷:獲得大師球

圖片
神奇寶貝遊戲中,除了主線打道館的任務之外,更多的是有趣的支線任務,甚至小小的作弊密技,都令人流連忘返,回味無窮。 還記得我初次為複製了幾隻伊布,數個好夢的夜晚嘴角帶著一抹微笑。 趁著跟兒子一同挑戰漆黑的魅影版本 (偽第五世代),我也學習、發現了許多彩蛋,其中之一就是神奇寶貝遊戲中夢寐以求的:大師球。 有一顆大師球,可以讓你遇到神獸時免擔心受怕,怕球丟光了也不夠抓、怕檔案讀取了又讀取還是逃走... 一「球」入魂著實重要,清爽從容,心嚮往之。 作者:張庭嘉 當然,你可以密技從商店買、攜帶在寵物身上複製... 但是這個版本原來就內建免費獲得大師球的方法。 在琉璃市入口的126號水路可遇到鯉魚王 (大凶殘),輕輕鬆鬆抓一隻用來跟NPC交換神寵,也可以練成一隻帥氣的暴鯉龍... 抓到審視一下,可發現牠身上攜有道具, 點開來看,這個道具就是你朝也思暮也想的大師球,不亦樂乎? 不過,每抓一隻鯉魚王才拿一顆大師球,我想要拿很多顆,不就要土法煉鋼抓一堆鯉魚王? 其實還有一個更有效率的方法... 就是使用密技46,惡屬性的招式「 小偷 」; 使用這招小偷,可以直接偷走對方身上攜帶的道具,事不宜遲,來測試看看: 並非每隻神奇寶貝都可以學招式No 46 大師球手到擒來 偷完之後,翻一翻道具欄發現大師球沒有增加,不要覺得庭嘉畫唬爛,因為道具被偷走之後,還掛在你的神奇寶貝身上。 從神奇寶貝身上取出偷得的大師球 所以你連續偷的話,會發現第二次以後就偷不到,待你卸下神奇寶貝身上的戰利品,才能再偷下一顆大師球。 看著大師球數量越來越多,今天又是快樂的一天。

內專考試攻略之一:內專口試

圖片
感謝奇美醫院內科部特地幫我們辦內專模擬口試,除了考前可以練習應答技巧外,還得到許多寶貴建議。 口試的時間很緊湊,一個多鐘頭(70分鐘),就跟主持晨會一樣,眨眼過去。 每位老師、學長姐分享的經驗有限,每個人可能一輩子就參加一次內專口試,面對考官也不同,所以關於出題方向、考題模式等出入滿大的(即便同一批考生每組遇到的情況也差異頗大); 不過共通點是:口試切莫回答不確定的東西,不小心講出來又會引發一連串的問題,可能會把自己逼到危險的境地。 (不確定直接PASS就好) 歷年口試通過率都有99%,所以正常發揮、沉穩應答,大多都可過關。 103年,229人通過227人(二人不及格) ( 99 .13%) 105年,219人通過216人(三人不及格) ( 98 .63%) 106年,271人通過270人(一人不及格) ( 99 .63%) 我們這組考官們趕時間拿了許多自己的case報、挑了二個考生的case,主要都著重在病史、診斷跟處置,理學檢查(PE)幾乎略過。 不過同OSCE考試,傳說中的殺手題都出現在PE,甚麼心音分辨、特殊脈搏、JVP... 花了很多時間背誦卻都沒考出來( 真鬱卒 )。 參考俊聲學長的建議,男生們赴考都穿著正式襯衫、打領帶(女生穿著不拘)。 作者:張庭嘉 事前準備紙本和簡報 通過筆試後,距離口試尚有一個月,時間很充足,準備資料速成是參考歷屆學長姊的檔案再修改成自己的,只要你對內容熟悉,完全沿用也無不可,不過若同場太多人內容相近會讓人起疑,建議還是要稍作修改。 (參考 內專考試攻略之二:內專筆試 ) (現場考官手上幾份病例列舉表一瞄便知) 每個人要準備六個case,包含四大科(心臟/胸腔/腸胃/腎臟)、二小科; 典型容易想的個案包括:AMI/PNA/pancreatitis/APN/cellulitis/DM with HHS (椰雯學姊的組合); 我把cellulitis改成自己遇到的IE,PNA改成晨會上有分析過的Miliary carcinomatosis。 不過在準備口試資料的過程,我並不確定學長姐準備的case是否有被抽考到過,所以內容是否合理、有無矛盾、lab會不會有瑕疵... (未被檢視過) 這些都是未知數。 (我準備的CASE1有被抽到所以...

2019年10月

10月05日 高木友枝:欲為醫者,當先為人。 10月06日 通過了! 10月16日 連續做了兩支支氣管鏡後累癱,聽同事說我睡夢中口裡喃喃:「給你噴麻藥噢... (台語)」 10月20日 1441元。 10月25日 退燒藥和滑手機。 當你失去自由,你就知道那種滋味了。 10月27日 原來生命流轉是理所當然,我們已經走得夠遠,足夠窺見它的面貌。

最新病歷記錄指引:Due to 的用法

圖片
Due to 可直接用於名詞之後修飾該名詞之原因,或用於be動詞之後表達: 由於...、因...、應回歸...、起因於...、...所致的。 但due to 不可 當作adverbial phrase (副詞系片語)之介系詞,而使用於be動詞以外的動詞之後,或置於句首來表示: 由於...、因...。(錯誤用法) 錯誤用法 1. Due to massive brain edema, the patient became coma. 2. Due to excessive vomiting, antiemetic drugs were given. 3. The operation was postponed due to high fever. 4. The child was brought to the hospital by his mother due to persistent high fever. 5. He arrived at the hospital late last night due to the heavy traffic. 修改後的文句 1. The patient's comatose state was due to massive brain edema. (加上 be動詞) 1. The patient became comatose because of massive brain edema. (直接替換成 because of) 2. Excessive vomiting was treated with antiemetic drugs. (改成被動式) 2. Because of (owing to) excessive vomiting, antiemetic drugs were given. (Because of 可放句首) 3. The operation was postponed because the patient had a high fever. 4. The child was brought to the hospital by his mother because of persistent high...

晨會案例報告討論之一:肺炎

圖片
肺炎 肺炎定義: 急性下呼吸道症狀,例如包括咳嗽以及至少下列一項症狀:有(膿)痰、氣促、喘鳴、  胸部不適或胸痛。 不論有無胸腔影像設備的狀況,需具備以下條件: (1) 新的胸腔病徵,如:聽診之異常(支氣管音,加上/或是局部囉音)、叩診之異常(濁音、實音)等等。 (2) 至少一項系統性病徵,如:發燒(大於攝氏38度)、出汗、寒顫、或其他非特異性症狀(頭痛、肌肉痠痛、食慾差、疲倦等)。 (3) 症狀非導因於其他之診斷,如:氣喘、鼻竇炎。 在有胸腔影像設備的狀況(胸部X光或胸部電腦斷層),需具備以下條件: (1) 新出現或進展之肺浸潤。 (2) 此影像學表現非因其他懷疑之診斷,如:肺水腫、肺栓塞。 肺炎分類: CAP HAP: admission > 48 hrs, < 14 days after last hospitalization VAP: 48 hrs after ET/MV HCAP (被2016年IDSA/ATS guideline拿掉) hospitalization > 2 day within recent 90 days, nursing home resident, IV antibiotics within 30 days, chemotherapy, wound care, HD 編按:若病情嚴重到須住進加護病房或併發器官衰竭敗血症則屬嚴重社區型肺炎( severe CAP) 多重抗藥菌種的社區型肺炎,其危險因子,可分成外因性(環境相關)和內因性(宿主相關)。環境相關危險因子,如近期 曾經住院 、頻繁接受醫療照顧、長期住在 慢性照護機構 、和身上有鼻胃管或其他 管路 ;宿主相關危險因子,則包括 年紀、嗆食、慢性肺疾、服用胃酸抑制劑、免疫力低下、糖尿病和認知障礙 。 臨床嚴重度評估 CURB-65: PSI: Class I & II (≤70)(<1% mortality, OPD), Class III (71-90) (3% mortality, brief inpatient?), Class IV (91-130) (8% mortality, inpatient), Class V (>130) (29%, IC...

到底是為誰好 / 在問題行為發生前,他們都是「好孩子」

圖片
管教孩子是我認為成為父母後最難的工作,辛苦的點在於各家說法出入很大,動輒得咎; 如果成果是好的,還能夠沾沾自喜,贏得一個幼教專家的殊榮; 一旦結果差強人意,卻讓人情何以堪? 就如《我們與惡的距離》李媽媽沉痛喊道: 「全天下沒有一個爸爸媽媽,要花一個二十年去養一個殺人犯!」 我記得從前我向人介紹自己志向,曾說道: 小時候我其實很討厭醫生,因為爸媽希望我成為醫生或律師,這類人社會地位高、有豐厚收入,我便打心裡看不起這樣勢利的職業... 可見即便是負面教材(?)對孩子未來的影響也很難說。 孩子小的時候,只需照料吃喝拉撒,不簡單但容易執行,一進一出可以量化,吃得太少就餵多一點、吐掉了就再補給他、一餐喝幾西西、幾天沒解便、一天換幾次尿片... 二到三歲之後,孩子開始會表達自己想法,看似可以溝通,但又常常可以感受到他「腦袋沒長好」,偶遇小問題,都有可能變成極大衝突。 在家裡,我跟太太各自扮演白臉、黑臉,遇到困難時,也常用通訊軟體討論下一步該怎麼做 (討論不好被孩子聽到、也避免當面吐槽)。 講道理是一個方法,但孩子的邏輯觀念尚未確立,論述上很難套用因果關係就解決,搞得我往往引導他繞來繞去又回到原點 (太太說改直接指導他對的方法、告訴他應該怎麼做)。 打,是另一個手段,具有十分恫嚇效果,足以迅速讓孩子照單執行命令,讓不斷尖叫失控的孩子「重開機」; 一個未受鍛鍊成年人的力量,對孩子來說還是很衝擊。 到底是為誰好 大人會打你、罵你,都是為你好! 「為你好」,是一種很便宜行事的說法。 打開社會新聞的版面,我們就會很清楚知道,大人打罵小朋友,不見得是為他們好,有時候是大人自己要發洩情緒,少數時候甚至為了複雜的人事糾葛,讓小朋友斷送性命。 在我的工作領域裡面,小朋友的發展程度不到,但是大人急,就催趕打罵的例子,也不少見。 事實上,能力不到,催趕打罵的效果有限,只是大人在表達自己的挫折罷了。 又譬如說,大人打了小朋友,又不准小朋友哭,威脅小朋友如果再哭,還要再打。 像這種違反人性的作法,主要還是為了大人自己的情緒。 我常想,小朋友因為大人自己的問題而被打罵,被打罵之後,大人還要把責任歸到小朋友身上,說是為了他好。 事實上,這樣做可能對大家都不好,但大人還是要硬拗。對幼小的心靈來說,真不是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