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怎麼用?經皮體外心臟節律器
其實ACLS證照的延續課程中都有著墨,不過即便課程時間拉長到消耗週末二天,臨床上的使用機會還是太少(急診科跟心臟科除外),大家都不太熟悉… 我已經不只一次被其他科叫去,從旁支援TCP的使用,主要的情境當然是住院病人莫名原因心律過慢,讓照顧醫師皮皮剉。 作者:張庭嘉 上週於急診值班遇到的個案是三度的房室傳導阻滯 (Complete AV block) (如下圖)。 紅色箭頭為心房心律、黑色箭頭為心室心律 Complete AV block即代表心房、心室間完全沒有溝通,各跳各的 (AV dissociation); 心室的速率通常由阻斷部位以下的異位放電點來主導,通常速率在每分鐘30下,比SA node給的速率慢很多。 傳導阻滯原因可分為AV node本身、或者其下的傳導束分支問題, 分別稱為Nodal block及Infranodal block,前者多為可逆的暫時性原因,後者則多為不可逆的原因,在此不贅述。 取得TCP 首先,大家要知道,一般臨床在使用的電擊器,常常本身就兼具TCP的功能。 如何得知呢? 你可以迅速掃視一下面板上是否有Pacer、Rate、Output、Mode等按鈕,如果有,那它應該能夠切換至TCP的模式。(如下圖) (註1) 如何設定TCP ? 將貼片黏於胸前正確位置後,即可以開始設定如下: 模式 (Mode)預設是「Demand」(需求模式),也就是需要時才「電」病人一次。 何時給予電擊就視你設定的Rate多少,常見設定50-60下/分,一旦其偵測心跳速度低於此設定,TCP就會給予電刺激。(病人偶爾自己心律可達目標以上則不電) 但機器給予電刺激不見得會產生效果,畢竟通過皮膚把電流經過層層阻礙傳導至心臟,不如置入體內的節律器效率這麼高。 所以要透過調整Output來提升其毫安培數(mA),從最低開始,每次增加10 (mA),直到其心電圖上可見其速率達到你設定的目標。 (註2) 不要相信機器monitor本身的心律,機器會把自己給予的電擊算進去,你可以直接手摸脈搏計算,或者你可以簡單看一下Oximeter上的心跳數與monitor是否同步。 (代表有給電及確實產生有效的心跳) 當心跳數達標後,Output建議要往上再加10%,避免搬動或各種原因導致電擊失效。 (比如:原本80 mA有效,要再往上加到88 mA。) 不過,間歇的電刺激會給意識清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