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小事:胸腺瘤 (thymoma) vs 胸腺癌 (thymic carcinoma)
胸腺瘤不管是胸專筆試,或者X光考試都是愛考的題目之一,
好發於50-60歲的年紀,男女比例差不多,
其中有2-3成會以副腫瘤症候群來表現。
作者:張庭嘉
前縱膈腫瘤中,以學生時期的3T、1L來記憶,
胸腺腫瘤佔大宗,當然少數胸腺腫瘤可以出現在其他縱膈腔或頸部。
來自於上皮細胞,一般依分化程度區分為胸腺瘤 (thymoma)、胸腺癌 (thymic carcinoma),
二者在病理上有顯著地不同。
胸腺瘤 (thymoma)
通常無症狀被意外發現;
如有症狀,一般因為巨大壓迫縱膈才引起胸痛、喘促、咳嗽、膈神經麻痺 ,
其中亦有因產生副腫瘤症候群被發現者,
偶爾伴隨鄰近的肋膜或心包膜轉移,其他遠處轉移則極少。
胸腺瘤相關的副腫瘤症候群
副腫瘤症候群中以重症肌無力 (myasthenia gravis)最常見、也最知名,
近半數的胸腺瘤患者會出現重症肌無力,相對於胸腺癌則很少出現;
重症肌無力表現者通常預後較好,可能與早期被發現、診斷有關。
切除胸腺瘤後通常可以改善肌無力的症狀 (術後當下可能會惡化...),
不過部份人症狀會持續。
純紅血球再生不良 (pure red cell aplasia)則跟自體抗體攻擊骨髓有關,
出現在約1成(5-15%)的胸腺瘤患者,通常是年老女性,
雖然單純切除胸腺瘤不見得會改善,一般還是會考慮切除。
低丙型球蛋白血症,
出現在少於1成(5%)的胸腺瘤患者,同樣常是年老女性,
二者幾乎會同時發生,其胸腺瘤主要由梭狀細胞組成,
偏良性,又稱為Good syndrome,
不過手術切除不一定會改善低丙型球蛋白血症。
病理結果中,梭狀細胞越多,則偏向來自髓質,屬於低惡性度;
皮質性者侵犯性高,即使沒有局部組織侵犯,也容易一再復發。
胸腺瘤根據WHO的分期 (1999年發表、2004年修訂),
type A、B1、B2、B3中,
前三者預後都差不多好,type B3則是最差,
type A近100%可完全切除,type B容易局部侵犯,比較難完全切除,
不過B3的預後仍是比胸腺癌好。
如下圖分別列出第一到第四期的五年存活率。
Masaoka分期中,I、II都幾乎可100%完全手術切除,III則是剩一半(47%),
IVa就很少很少 (26%)...
胸腺癌 (thymic carcinoma)
好發於47-60歲,以男性較多,
比胸腺瘤更具侵略性,常轉移至肋膜、肺、骨頭、肝...
很少有副腫瘤症候群。
病理上,不同於胸腺瘤,以成熟的T細胞及B細胞為主。
可與胸腺瘤同時存在,而少數胸腺瘤追蹤10-14年後會轉變為胸腺癌...
考題 BC
參考資料
1. 洪玉馨(2009)。胸腺腫瘤。內科學誌,20,344-351。
2. UpToDate: Pathology of mediastinal tumors
3. UpToDate: 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ymoma and thymic carcino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