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吸血鬼的你:茲卡病毒

茲卡病毒最早在1947年從烏干達茲卡森林中的獼猴體內被分離出來 [1],與登革熱同屬黃病毒科,亦同為單股RNA病毒,依基因型分為:非洲型和亞洲型。

2007年於非洲、亞洲以外的西太平洋密克羅尼西亞聯邦首次發生群聚感染 (雅蒲島),島上三歲以上的居民超過七成被感染 (約5千例) [2-3]。

2013-2014年在南太平洋法屬波里尼西亞爆發另一次疫情 (約32,000例) [4-5]。並於2014年2月首次出現在西半球 [6]。

2016年2月2日初將其列為第五類法定傳染病,2019年3月29日改列為第二類傳染病 (衛授疾字第1080100423號公告)。

作者:張庭嘉




典型症狀

20%的病患產生臨床症狀:發燒、紅疹、關節痛、結膜炎 (80%無症狀)。

潛伏期3-14日,發病後有症狀期2-7天,並且於血中可測得病毒 (病毒血症),此期間遭斑蚊叮咬,就可能將疾病傳給其他人。

診斷方式

抗體檢驗(IgM)、病毒培養及分子生物學核酸檢測。

茲卡病毒IgM陽性有可能是因其他黃病毒感染,如為第一次感染黃病毒,可以neutralizing antibody試驗檢查出是否為交叉反應。

如已接受過其他黃病毒疫苗或感染,則難以分辨此次感染之病毒。

病例定義

A. 臨床條件
     1. 有紅疹或發燒,且有下列任一(含)項以上症狀:關節痛(arthralgia)、關節炎(arthritis)、非化膿性或充血性結膜炎(non-purulent/hyperemic conjunctivitis),無法以其他醫學診斷解釋者
     2. 新生兒/胎兒具有下列任一個條件,且生母有茲卡病毒暴露史:
        (1) 小頭畸形。
        (2) 顱內鈣化或先天性神經系統相關異常,且已排除其他病因。

B. 流病條件 (具有下列任一個條件:)
     1. 發病前二週,活動範圍內有茲卡病毒感染症確定病例。
     2. 發病前二週,有茲卡病毒感染症流行地區相關活動史。(如上圖)
     3. 性伴侶於個案發病前6個月內,有茲卡病毒感染症流行地區相關活動史,或活動範圍內有茲卡病毒感染症確定病例。

C. 檢驗條件
     1. 臨床檢體分離並鑑定出茲卡病毒
     2. 臨床檢體分子生物學核酸檢測陽性
     3. 急性期(或初次採檢)血清中,茲卡病毒特異性 IgM 或 IgG 抗體為陽性,並排除其他黃病毒交叉反應
     4. 成對血清(恢復期及急性期)中,茲卡病毒特異性 IgM 或 IgG 抗體(二者任一)有陽轉或≥4 倍上升

通報條件:A1 + B 或 A2
確定病例:C1 或 C2 或 C4
極可能病例:B + C3

編按:暴露史定義:懷孕期間,或其性伴侶於該孕婦懷孕前六個月內懷孕期間,有茲卡病毒感染症流行地區相關活動或活動範圍內有茲卡病毒感染症確定病例

編按:小頭畸形定義:a.依據年齡、性別及出生時妊娠期之生長曲線,頭圍小於第3個百分位(third percentile),且與身長、體重不成比例,經專科醫師評估為小頭畸形者。
b.胎兒超音波檢查頭圍小於3個標準差者(SD, standard deviation)。

治療方式

水分補充及退燒使用acetaminophen。

除非排除登革熱,否則Aspirin及其他NSAIDs不應使用,避免增加出血風險。

預防茲卡病毒感染

孕婦無必要應暫緩前往流行地區,若必須前往做好防蚊措施

離開流行地區後應持續自主健康監測至少二週 (持續使用防蚊液至少三週),延後懷孕至少六個月,六個月內男性與女性均應採取安全性行為,並暫緩捐血28天。

後記

發現小頭畸形的新生兒,除了尋找病因,如疑似感染茲卡病毒者,應通報並採檢送驗。

可能病因記憶:TORCH (= Toxoplasma, Others, Rubella, CMV, HSV),Others裡又包括梅毒、Varicella-Zoster、Parvovirus B19。

根據德國兩家醫學中心的統計 (retrospective, N=680),三成來自產前、產程及產後的腦部傷害,另有三成來自基因影響,還有四成原因不明。[7]

資料來源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Emergencies: The history of Zika virus. http://www.who.int/emergencies/zika-virus/timeline/en/ (Accessed on February 25, 2016)
2. Lanciotti RS, Kosoy OL, Laven JJ, Velez JO, Lambert AJ, Johnson AJ, Stanfield SM, Duffy MR. Genetic and serologic properties of Zika virus associated with an epidemic, Yap State, Micronesia, 2007. Emerg Infect Dis. 2008 Aug;14(8):1232-9.
3. Duffy MR, Chen TH, Hancock WT, Powers AM, Kool JL, Lanciotti RS, Pretrick M, Marfel M, Holzbauer S, Dubray C, Guillaumot L, Griggs A, Bel M, Lambert AJ, Laven J, Kosoy O, Panella A, Biggerstaff BJ, Fischer M, Hayes EB. Zika virus outbreak on Yap Island, Federated States of Micronesia. N Engl J Med. 2009;360(24):2536.
4. Dyer O. Zika virus spreads across Americas as concerns mount over birth defects. BMJ 2015; 351:h6983.
5. Cauchemez S, Besnard M, Bompard P,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Zika virus and microcephaly in French Polynesia, 2013-15: a retrospective study. Lancet 2016; 387:2125.
6. Gatherer D, Kohl A. Zika virus: a previously slow pandemic spreads rapidly through the Americas. J Gen Virol 2016; 97:269.
7. von der Hagen M, Pivarcsi M, Liebe J, et al. Diagnostic approach to microcephaly in childhood: a two-center study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Dev Med Child Neurol 2014; 56:732.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傻傻分不清楚:VPC還是APC?

TCP怎麼用?經皮體外心臟節律器

最重要的小事:氣切套管 (Tracheostomy Tube) 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