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典會失去嗎:喀爾文主義 vs 亞米念主義
16-17世紀的宗教改革運動,起自馬丁路德在1517年發表《九十五條論綱》,成為新教產生的開端,最大的教派為路德教派及喀爾文教派。 過去天主教廷主張「因信成義」,相信神的人不必然會得救,相信神只是得救的必要條件,你還必須有額外的「善行」才能有得救的機會。 一旦個人犯罪,需要購買「贖罪券」,才能罪得赦免,當時的羅馬教廷授權神職人員在各地兜售贖罪券,淪為教會的歛財工具。 作者:張庭嘉 其實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差別迥異,在外人眼中很難分辨,甚至太太曾經讀過教會學校,也不見得區分得出來,更難跟孩子說明... 馬丁路德對於教廷說用金錢可以換取上帝赦罪提出質疑,並在教堂門口貼出《關於贖罪券效能的辯論》,也導致路德他後來被神聖羅馬帝國定罪。( 戰力滿點 ) 因希臘文聖經中的內容,路德主張「因信稱義」:個人能獲得救恩,是上帝無償給予的恩典,只要單單來信靠耶穌基督即可,而不是倚靠著個人的善行 (註1); 這跟很多人刻板認為「宗教就是勸人行善都一樣」相去遠矣,你在眾人面對是一個好人、樂善好施,跟你是否會得救是兩回事; 得救恩的核心在於「相信」,所以個人自以為正當去作為的善行,不能稱之為「義」; 否則A作了認為對的事情,但對於B來說卻不這樣認為,這樣由人為去裁奪對錯是不適當的; 甚至有些人只在人面前行善,人後又是另外一個樣,這樣倡導所謂的善行,反而會鼓勵各人只做表現的功夫,沒人看到的地方就無所謂。 註1:耶和華見證人主張耶穌基督位階低於全能的上帝,在此不論述。 預選說 因信稱義是路德教派和喀爾文教派的核心思想,後者的中心思想為「預選說」,另外還有「獨作說」。 預選說主張神已有選定好的人,他們是神的子民,但不是所有人都被神所揀選; 這樣的選擇是無條件的,不是依據各人行善積德努力,而人也無法自願成為神的選民; 被選中的人會得到拯救的救恩,其餘人則否,所以得救與否完全取決於上帝,半點不由人。 獨作說則闡述不可抗拒的恩典,一旦成為天選之人,透過聖靈的工作即會達到最終的目的,完全不需要人的配合,當然人也無法拒絕去成就; 一切都是單獨靠神的能力去完成的。 為了回應亞米念主義條列的五大主張 (下述),喀爾文派也列出五要點與之對應 (註2): 全然敗壞/完全無能力 ( T otal depravity) 無條件的揀選 ( U nconditional selection) 限定的代贖 ( L 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