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19的文章

BZD的活性代謝物

圖片
內專筆試的第二部分有包括精神科的範疇(每年7題),分數不會太難拿,通常是考基本觀念和閱讀。 不免俗會提到精神科的藥物個論,其一便是BZD分類下各藥物比較(長短效、有無活性代謝物等)。 作者:張庭嘉 常見BZD代謝途徑 有無活性代謝物 所有BZD類藥物都是由肝臟代謝,對於老年人及嚴重肝臟疾病的病人,藥物選擇以肝臟代謝後產生不具活性代謝物 (no active metabolite)的藥物為主。 一般記憶三個具有代表性:oxazepam、lorazepam、temazepam 編按:記憶口訣─想娶OL要先看她媽媽  O xazepam、 L orazepam、 Tema zepam 其實沒有活性代謝物的還有一拖拉庫:Triazolam、Midazolam、Alprazolam、Bromazepam、Clonazepam。 (根據UpToDate,Aprazolam的活性代謝物是minimal) 編按:所以口訣還有下半段,記不起來就放棄罷...             她媽喜歡ABC: T riazolam、 M idazolam、 A lprazolam、 B romazepam、 C lonazepam (Clonazepam不要跟Clorazepate搞混了,後者有活性代謝物) 解毒劑 Flumazenil是BZD receptor的競爭性antagonist,但使用在BZD過量患者始終有爭議。 對於長期使用BZD者,flumazenil會引發withdrawal seizure。 因為BZD過量通常不會致命,使用flumazenil帶來的風險可能會超過其好處。 成人劑量為0.2 mg靜脈滴注30秒,重複劑量可以再給 (0.2-1mg),給到期望效果出現為止。(累積不超過3mg) [3] 單一劑量的flumazenil約在6-10分鐘產生最大效果,有癲癇風險的患者要在給予下一劑之前稍待一下。 注意!flumazenil並無法持續逆轉BZD過量造成的呼吸抑制作用,必要時還是得插管接機。[4] 其他 BZD的腸胃吸收好,且所有BZD皆為親脂性,尤以Diazepam為高,口服後立刻被運送至血流灌注...

媽媽永遠是對的 / 愛孩子勝過自己

圖片
我們家的規矩,簡單說,就是二條: 一、媽媽永遠是對的。 二、媽媽錯的時候,請參照第一條。 太太在訂正兒子功課,我會躲得遠遠的,不會有任何意見,也不會去左右媽媽的權威。 因為在同一環境中,只要有一個規矩就好; 超過一個以上的規矩,就會讓孩子無所適從,甚至讓孩子去質疑其中一方的正當性。 作者:張庭嘉 過去就曾經發生過,兒子用爸爸說的話去壓媽媽 (事實上我沒有說過),太太直覺不可能,跑來跟我對質。 長輩們出現時 (輩分因素),也容易有這樣的窘境: 要長期陪伴孩子的人 某次回老家,兒子想上樓參觀,卻被媽媽說得脫掉布鞋換上室內拖鞋,兒子誒一聲表示麻煩,阿嬤就心軟索性叫他不用脫鞋子。 (家裡住公寓木頭地板平時光腳踩,老家是透天一樓以上才需要換室內脫鞋) 媽媽繼續用廣東話曉以大義 (外出作客要有禮貌),阿嬤也用中文說他穿布鞋上樓沒關係 (阿嬤聽不懂廣東話),然後我看著兒子踩在樓梯階上進退兩難,最後放聲大哭。 我想他腦袋真不是普通的錯亂。 某次墾丁旅行,兒子挨罵被罰站,媽媽後腳剛離開,阿公立刻跑出來做好人拉攏孩子,說他很乖不用罰站。(當然被我上前阻止...) 老實說,要長期陪伴孩子的人是媽媽,任何危害到媽媽教養權威的事情,百害而無一利; 你說,如果媽媽的教養孩子不需要信服,往後生活中由誰來負責教養孩子? 媽媽的教養他還會聽得進去嗎? 媽媽罰我,阿公卻稱讚我,我真的是乖孩子嗎? 教養要一致 在教養的事上,如果我有意見,我會事後用通訊軟體跟太太討論,至少外在要一致,不要讓孩子覺得大人們意見分歧,甚至某一方佔便宜攏絡孩子的心。 比如在兒子弄壞人家的玩具後,我除了同理他的情緒、教他要向對方表達歉意,也猶豫是否要買一個新的賠給人家。 跟太太討論後,我們認為買一個等價的玩具是他現階段無法做到的,如果幫他賠給對方,等於告訴他未來犯錯會有爸媽幫忙善後 (擦屁股),反而他不需承擔半點損失 (損失友誼、別人的信任、對玩具友善的名聲...)。 事後對方的家長也表示:孩子就是喜歡炫耀玩具攜帶外出,折損在所難免,自己玩也會壞,剛好壞在別人手上而已; 幸好和平落幕,兩個人還能玩在一塊兒。 教養不能看心情 自己教養的原則偶爾會經歷考驗,尤其懶惰的時候、情急的時候... 週末開車載兒子去教會,晚到了沒位子停...

中風的二次預防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ischemic stroke)

圖片
預防中風分成三個層次,最基本 (primordial)的預防就是改善健康狀態,比如健康飲食、運動、戒菸等; 再來初級 (primary)預防是針對有危險因子的人,去避免中風發生; 第三個層次是已發生中風者的次級 (secondary)預防。 作者:張庭嘉 初級預防即涵蓋控制血壓、血脂,糖尿病患者使用ACEi,有心房顫動者使用口服抗凝血劑等。(圖1) 圖一:HMG-CoA, hydroxymethylglutaryl-coenzyme A即statin 次級預防則包含頸動脈內膜切除術、使用口服抗凝血劑、抗血栓藥物 (anti-platelet)、控制血脂等。(圖二) 眼尖如你可能發現:怎麼沒有血糖控制? (內專就考出來了) 圖二 雖然中風患者仍建議透過飲食、運動和藥物,將血糖控制在正常範圍 (目標HbA1c ⥶ 7%); 然而,已知的證據並未顯示糖尿病患者積極控制血糖對其大血管病變 (macrovascular)有一致的好處。 資料來源 1. UpToDate: Overview of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ischemic stroke 2. Merritt's Neurology 13/e Chapter 44. Primary and Secondary Stroke Prevention 考題 A 對於中風的二次預防危險因子的控制,下列哪些治療所需要的個案數以降低一個中風發生(Number needed to treat, NNT),NNT由小到大,何者正確? A. 心房顫動使用口服抗凝劑、高血壓降血壓、高血脂降血脂 B. 高血壓降血壓、心房顫動使用口服抗凝劑、糖尿病降血糖 C. 心房顫動使用口服抗凝劑、糖尿病降血糖、高血脂降血脂 D. 高血壓降血壓、糖尿病降血糖、高血脂降血脂 E. 高血脂降血脂、高血壓降血壓、糖尿病降血糖

最重要的小事:糖尿病患者的眼底檢查

圖片
糖尿病人失明率為一般人的25倍,且患病10年後,視網膜病變發病率上升至60%,20年內病變發病率更攀升至90%。 糖尿病患者有很高的視網膜病變風險,但透過早期檢查早期治療,可減少50%失明機率。 隨著國人糖尿病人口的增加,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已成為成年人失明的最主要原因。 第一型 糖尿病人,發病 五年內 ,應做第一次視網膜檢查; 第二型 糖尿病人,則應在 新診斷糖尿病時 ,就做第一次視網膜檢查; 之後,兩者皆須再依醫師建議追蹤,至少一年應做一次檢查。 依據中央健康保險署醫療品質資訊公開網2012年顯示,在糖尿病人應定期做的糖化血色素、空腹血脂、眼底檢查,及尿液微量白蛋白等四項檢查當中,以 眼底檢查執行率最低 。 糖尿病人眼底檢查執行率雖自2004年的17.58%逐步提升至2012年32.8%,但相較於糖化血色素(89.3%)及空腹血脂(75.7%)檢查率,仍有一大段的落差。 另外, 懷孕 的糖尿病患者,由懷孕起,應至少 每三個月檢查一次 ,追蹤到產後1年。 考題 EDAB 1. 有關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之照護指引,下列何者正確? (1) 王女士大學1年級新生,18歲,體檢發現為第1型糖尿病,須立刻做初次散瞳完整眼科檢查(2) 李女士50歲停經症候群,體檢發現為第2型糖尿病,須立即做初次散瞳完整眼科檢查 (3) 題(1)中之王女士大學畢業,初次懷孕應於second trimester做糖尿病視網膜檢查,並於懷孕中密切追蹤至生產後1年(4) 使用Aspirin增加視網膜出血的風險,但對保護治療心臟的病人並非禁忌(5) 雷射光凝固法對黃斑部水腫也可減少視力喪失的風險(6) 視網膜病變為小血管病變與病人大血管病變無關 (A) (1)+(2) (B) (3)+(4) (C) (5)+(6) (D) (1)+(3) (E) (2)+(5) 2.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造成視力缺損的原因,下列何者錯誤? (A)黃斑部水腫 (B)視網膜缺氧 (C)玻璃體出血 (D)乾性黃斑部退化 3. 有關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iabetic retinopathy)之組織病理變化,下列何者錯誤? (A)微血管基底膜變薄(thinning of the basement membrane) (B)微小血管阻塞(microvascula...

發現孩子說謊,該拆穿他嗎?之二

圖片
還記得半年前墾丁家族旅行的刷牙事件嗎? 順著睡前五件事的習慣(參考 人生無用不到的經歷:睡前五件事 ),我也嘗試加入「用網路搜尋關鍵字」、導讀「社會性故事」; 因應孩子說謊的問題,我也設計「學習單」跟他討論: 為什麼不應該說謊? 甚麼情況下,我們可能得說謊? 生活中,我們應該怎麼看待說謊這件事? 我沒提出正確解答,邊討論邊記錄下他的說法: 以為是真的,但發現是假的,覺得傷心、生氣。被騙的人會不想聽你說話,也會再相信你。 沒辦法解脫、達到、做到的時候。很賴皮(一定要做的時候)。善意的謊言。 請他不要說謊,指正他。請別人幫忙(勸說)。先不要理會,先讓他自己冷靜。 當時我以為可暫時緩和說謊過後衝突的家庭氛圍; 不過,很快地,迎來一次重大挫敗... 作者:張庭嘉 疑似被霸凌 一日放學回家,兒子談起在學校的事,內容是他疑似被霸凌,挑起了我的敏感神經... 當時為了該如何處理,夫妻間有些爭執,我便四處求問; 後來有人提醒我「你太太不是會吃虧的那種人」,我猛然頓悟, 對啊!我太太是比我還斤斤計較的人, 不論是買菜、買水果、買家電、修手機... 她從來不吃悶虧, 如果家人孩子受到委屈,她一定第一個開砲,根本輪不到我。 於是交託太太,去學校找老師澄清始末,事情卻有了戲劇性的轉折; 據太太轉述,在老師面前,孩子猶如吃了 誠實豆沙包 一般,道出了另一個完全不一樣的故事... 雖然疑似被霸凌事件告一段落,鬆了一口氣,但我心裡也很受傷; 在家裡面,太太扮黑臉、我扮白臉,我自認為跟孩子們玩成一片,照理說,這樣嚴重的大事,不應該對我說謊。 應該說,我內心也無法接受「孩子需要對我說謊」。 『為什麼要說謊呢? 我並沒有期望你扮演一個完美的小孩。』 『還是你覺得爸爸信以為真、同理你、支持你的樣子很滑稽?』 『你騙過一個看似聰明的人,會讓你自我感覺良好嗎?』 那晚值班氣急攻心,害我失眠了兩分鐘,真是嘔氣氣氣氣氣氣~ 很顯然,說謊已經不昰講道理、分享心情、評估利弊可以解決的問題; 我內心的怒吼,無處宣洩,也只好向同事吐苦水。 刷牙的困擾這半年來仍然持續著... 你會發現他關起廁所門,站在洗手台前發呆; 或者承認他只有漱口,沒有刷牙。 太太甚至對我抱怨道:「他是故意的!」 ...

2019年11月

11月08日 金錢是會殺人的。 11月09日 只要你們兩個人在一起,不管有20、40、60… 都足夠了。 11月29日 執行支氣管鏡中一旁的RT昏倒。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症狀評估:mMRC及CAT

圖片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臨床評估包括:氣道阻塞的程度、症狀、急性發作的風險和其他共病症。 氣道阻塞程度就是用肺功能測試得到的FEV 1 數值來區分出GOLD1-4 (mild, moderate, severe, very severe共四種嚴重等級)。 然而,FEV1與症狀並不相關 (氣道阻塞嚴重不代表症狀嚴重),所以症狀的評估有其特別的地位。 最廣為使用的即mMRC問卷。 編按:mMRC = Modified 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 作者:張庭嘉 mMRC Dyspnea Scale 內容非常單純,就是看你多「喘」,將其分成0-4個grade。 1960年推出就主打不用五分鐘就可完成 [1],如果問卷設計過於冗長複雜,一來會降低病人配合填寫意願,二來臨床使用上就會出現困難。 問卷如下圖 (中文版) 不過COPD造成的症狀可不僅限於「喘」一項,於是衍生出CRQ和SGRQ等具疾病專一性的問卷,題目過長和計算複雜是兩者的缺點。 CAT  Jones PW改良自已發明的SGRQ (問卷包含50個題目),產生CAT,問卷內容只有8個問題,計算分數的方式也容易些。[2] 問卷如下圖 (中文版) 編按:CAT = COPD Assessment Test 至於在區分GOLD Group A-D中,症狀嚴重程度的切點各有不同:mMRC ≥ 2、CAT ≥ 10 (SGRQ ≥ 25) (參考 台灣常用吸入藥物: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藥物治療 ) 參考資料 1. C.M. Fletcher, et al. Standardized Questionaries on Respiratory Symptoms. Br Med J. 1960 Dec 3; 2(5213): 1665. 2. Jones PW, Harding G, Berry P, Wiklund I, Chen WH, Kline Leidy N. Development and first validation of the COPD Assessment Test. Eur Respir J. 2009 Sep;34(3):648-54.

「不能給人添麻煩」是危險的想法

圖片
帶著一家兩小出門吃飯,省去煮飯洗碗的功夫,用餐過程大多像在打仗,小孩容易分心東摸西摸、跟隔壁叔叔阿姨賣萌... 甚至兩兄妹直接在餐桌上玩起來、餐桌下腳踢來踢去,搞得大人都無法安全吃飯。 「你要學習觀察旁邊的人在幹甚麼喔,」我對兒子說: 「你看,大家都在安靜吃飯,這裡不是玩鬧的地方,你這樣會打擾到別人。」 (妹妹已無法溝通,整個臉貼在牆上磨蹭...) 兒子當時很快安靜下來,眼神不太甘願,但還是接受我的建議。 作者:張庭嘉 某天想起這件事,晚上上床睡覺,在入夢之前,我跟旁邊的兒子說: 「爸爸有時候教你,不要給別人添麻煩,不過呢... 有時候給別人添一下麻煩,也是可以的。 在現代的社會中,人如果不互相添麻煩,是很難生存下去的。」 兒子偶爾會對我突如其來的談話感到詫異:「爸爸怎麼突然講這個?」 上小學之後,跟兒子的互動最常是寫作業、複習功課,頂多加上神奇寶貝連線對戰交流, 心裡話的交流很少,入睡前清醒幾分鐘的時間, 是我「最後的機會」,可以跟他說說話。 「會不會覺得學校功課很多啊?」 「上小學後是不是有點累?」 「要不要去參加以前幼稚園辦的園遊會呢?」 (然後我就會自動關機了... 我入睡的時間是分鐘計,算快的, 以前大學同學有以秒計更誇張,沒幾秒馬上就打呼,我甘拜下風...) 我們每一個人是不是都堅信「不能給人添麻煩」呢? 畢竟,大部分的人從小就被父母灌輸這個觀念, 「不能給他人添麻煩」的價值觀換個角度也可說是「不主動照顧別人」。 如此一來,不論煩惱或痛苦,都只能獨自一人忍受。 事實上,人生在世的每一天,我們都是給他人「添一點點麻煩才能度過」。 活著卻不帶給任何人麻煩是不可能的,透過「一點點麻煩」才能讓人與人之間相連接。 岡本茂樹(2017):《教出殺人犯》。光現出版。

藥物引起的狼瘡 (Drug-induced lupus)

圖片
某些藥物會引起狼瘡,尤其當這些藥物中含有auto-Ab,就會造成類似狼瘡的症狀。 有名的例子如procainamide、anti-TNF就容易讓ANA上升,但真正產生症狀的人很少。[1] 男女性發生的機會相同,以年長者、白人居多; 不過Minocycline-induced lupus是個例外,常被年輕女性用來治療青春痘。 自體免疫抗體 大於九成 (實際上 > 95%)服用procainamide、hydalazine、chlorpromazine、quinidine者血中可以檢測到anti-histone Ab,不過在使用minocycline、PTU、statin者身上只有不到半數可以驗到。[2-3] Anti-ds DNA一般是不會出現在藥物導致的狼瘡病人中,不過在使用IFN-alpha和anti-TNF agents的病人反而會上升。 可能導致狼瘡藥物 依可能程度分為definite、probable、possible,其中風險最高者要屬procainamide、hydralazine、penicillamine。 Definite的藥物中還包括minocycline、diltiazem、isoniazid、quinidine、anti-TNF alpha therapy (eg, infliximab, etanercept)、IFN-alpha、methyldopa、chlorpromazine和practolol都榜上有名。[4-6] 除了procainamide發生lupus的風險特別高以外,其他藥物都沒這麼高。 編按:近三分之一使用procainamide會有狼瘡症狀 連最近很夯的免疫治療藥物 (eg, ipilimumab, nivolumab, pembrolizumab)都與產生狼瘡皮膚症狀有關。 參考資料 1. Olsen NJ. Drug-induced autoimmunity. Best Pract Res Clin Rheumatol 2004; 18:677. 2. Yung RL, Johnson KJ, Richardson BC. New concept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drug-induced lupus. Lab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