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月, 2019的文章

Chryseobacterium indologenes該用甚麼抗生素治療:談MIC的意義

圖片
Chryseobacterium indologenes非人類正常菌叢,產黃色色素,屬黃桿菌綱(Flavobacteriia)的革蘭氏陰性桿菌,存在於土壤、植物及水中,具有多重抗藥性,來自大量使用Colistin及Tigecycline結果。 加護醫學的主治醫師查房中隨口問道:這個病人痰長Chryseobacterium indologenes該使用甚麼抗生素治療?這隻細菌少見到熱病上查不到。 作者:張庭嘉 文獻查詢與判讀 參考台南市醫、奇美醫院及北醫發表的文章 [1],研究重症單位C. indologenes菌血症病人,收錄2004-2008年間共10位病人。 粗略看一下, Quinolone類抗生素效果有限,TMP/SMZ及Minocycline似乎是比較合理的治療。 MIC是甚麼 MIC即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縮寫,指能抗菌藥物能阻滯細菌生長的最小濃度。如應用於同種菌株,例如本篇文章中的C. indologenes共有10個菌株,將MIC從小到大排列,能夠抑制半數稱為MIC50,能抑制九成則稱MIC90,後者數值大於等於前者。 不同抗生素針對不同菌株有其MIC範圍,依據其數值可以界定出S(Susceptible)、I(Intermediate)、R(Resistant),MIC數值越大代表要使用越高濃度才能達到抗菌抑菌效果。 MIC怎麼測 圖1 微量多孔盤 (96-well) Broth dilution test : 最早使用多孔盤(如圖1)將各抗生素濃度稀釋由高至低注入,與培養出來的細菌液 (1-5 x 10^5 CFU/mL)混合經過一夜,觀察細菌生長情形。 圖2 紙錠擴散法 Disk diffusion test : 把細菌培養在直接15公分M-H培養基(Müller-Hinton agar)皿中 (1-2 x 10^8 CFU/mL),並放上抗生素紙錠(如圖2),經過16至24小時觀察結果,並依據FDA或CSLI公告的指引來判讀。 圖3 Etest是一種含有梯度濃度的抗生素紙條 Antimicrobial gradient method :   Etest上刻有抗生素濃度,可直接判讀MIC數值,但與...